English

中国科幻小说在“期刊”徘徊

1998-11-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万娟 我有话说

1997年之后,中国的科幻市场空前膨胀,科幻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中国唯一专门刊发科幻作品的期刊《科幻世界》发行量近30万,许多科普期刊开设科幻专栏,并且出现了星河、王晋康等一批新作家。相对于科幻期刊的繁荣,中国科幻图书的出版则冷冷清清。市场上的科幻图书基本上是包装精美的译著和香港卫斯理的科幻系列,国产科幻很难见到;出版国产科幻产品的出版社多为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少,发行量不高,连极受欢迎的作家星河的作品印数也不超过1万册。中国科幻小说还在期刊中徘徊。

天津科幻爱好者在对天津科幻市场的一个重要消费层面——中学生群体——进行调查时发现,当被问及“你最欣赏的科幻作家是谁”时,回答王晋康的占20.17%,回答星河的占19.89%,回答绿杨的占12.26%,其余作家支持率都在8%以下,而同时调查又发现文章作者的名气对杂志的销量影响不明显。而《科幻世界》由市场决定印刷量而不太考虑作家。可见中国科幻小说虽然已有有名气的作家,但他们对读者的号召力、影响力还远远不够。

中国科幻小说并非没有出版。由于科幻期刊的蓬勃发展和在青少年中影响的扩大,不少出版社,尤其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竞相向科幻作家约稿。但作家星河认为,目前的繁荣有泡沫成分,有二、三十家出版社约稿,而全国活跃的作家不足十人,图书的质量很难保证。

科幻小说在期刊中徘徊的最终原因在于作品的质量。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会主任吴岩认为,当前中国科幻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作家太少;作品在探索上还太浅,模仿严重,科技含量低,文学水平低;作家自发性强,不注重读者与市场。北京邮电大学科幻协会的同学认为目前许多科幻小说又太过迎合读者,科幻小说要求一定科技含量和故事性,这不是庸俗的“爱情+科幻”模式可以解决的。中国科幻小说应该扩大读者层面,而不仅仅停留在“少儿”层面上。这些读科幻小说有六七年历史的“老科幻迷”与科幻评论家、科幻作家一样,认为中国科幻产业要发展,首先需要社会环境给予好的舆论导向和读者科技意识的提高,而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则在于科幻作家们的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